藏傳佛教 ( 密宗 ) 源起

兩千多年前,位於印度北部及尼泊爾交界的釋迦國王子喬達摩.悉達多,因追求斷滅生老病死之道,而自行斷髮出家。終於在二十九歲悟四聖諦、八正道而在菩提迦葉成佛。口傳弟子多證大成就,其教義遠傳亞洲及世界各地。後因發心和見地的不同,陸續分為大乘及小乘佛教。大乘佛教又因傳承、修行方式、經典等之故,再分為『波羅蜜乘』及『金剛乘』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『顯宗』和『密宗』。

所謂顯宗的『顯』字之意為『顯露』。顯者,非深奧之謂,又有淺近之義,概略言之,即省略不說深玄幽邃之真理,而說顯明易懂的教法之意。而密宗的『密』字為奧秘之意,是形容法門之深奧,其法不隨便示人之意,在佛教經典中有別於一般經典的記載稱為『密續』,內容屬實際修行和開悟潛能的方法,而這部份的內容過於艱深,過去都是由上師視弟子之資質因才施教,外界以為密傳,而泛稱『密宗』。金剛乘的立論基礎大部份是建立於大乘佛教,包括龍樹菩薩的中觀論和彌勒菩薩的唯識論等;而自空性和他空性更成為許多派別或高僧的證論基礎,不論大圓滿、大手印及道果等都是以大乘為根基,而發展的實修方式。金剛乘除了釋尊口傳下來的教義之外,亦有由 金剛總持 和 金剛薩埵 傳下的經典。金剛乘的極盛時期,向南傳至鍚蘭、婆羅洲,北傳至喀什米爾、新疆達俄國,向西傳至阿富汗、兩河流域甚至阿拉伯。中國的密乘早在西晉就傳入,當時稱為『雜密』,另一支派則是由印度傳入雲貴高原,而真正的發揚是在唐朝開元年的開元三大士(金剛智、善無畏及不空),日本留學僧空海大師亦受教於惠果大師,而後傳至日本,在東大寺及高野山弘揚開來,俗稱『東密』。

藏傳佛教被漢人俗稱『喇嘛教』,藏密的根本思想是基於印度大乘佛教的『中觀性空』及『瑜伽行唯識』所構成。有關藏傳佛教的源流可概分為前傳期與後傳期,茲分述如下:

前傳期

佛法在我國南北朝時佛教就傳入西藏,但早期的藏族是信奉萬物有神論的『苯教』,也就是俗稱的『黑教』,善用巫術和和占卜,巫師和祭師在社會上有極高的地位,以致早期的佛教一直無法融入西藏社會。

七世紀前半葉,第五代藏王藏王棄宗松贊干布統一西藏,並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與尼泊爾赤尊公主。因為二位公主都各自攜帶經典佛像到西藏,松贊干布就造寺供養,並且翻譯大悲、準提之密法及顯宗諸經典。爾後,松贊干布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至印度學習梵文,端氏返回後造出西藏文字。

八世紀後半葉,藏王赤牒主顛 ,娶唐肅宗之女金城公主,生子名赤松德贊。 赤松德贊 十五歲即王位,年十七即宏揚佛法,剛開始先從印度迎請那爛陀寺的住持菩提寂護入藏傳授顯教經教。但是受制於苯教勢力太大,推廣佛教不易,遂再邀請精通密續的鄔金國的蓮花生大士入藏傳法,於西元 749 年至 750 年來到西藏,收服諸多非人,並興建桑耶寺。在當時亦有『七賢士』為西藏首批出家比丘,且當時不斷有印度的高僧入藏傳法,如無垢友 、毗盧遮那等,後菩提寂護之徒蓮花戒又與來自中原禪宗師辯論,蓮花戒得勝而確立金剛乘在西藏佛教的優勢。

後來,獅子王朗達瑪迫害佛教,陸續刺殺赤雅巴丁王、強制比丘還俗、毀壞佛寺。爾後, 朗達瑪遇刺身亡後,才由倫美阿舍黎和其弟子自康區回哺,且陸續有卓彌、布頓、馬爾巴等大譯師自印度攜回新密法,三素爾將舊密法再度弘揚宣說,昆氏家族融合新舊密法、及阿底峽尊者自印度來藏,遂進入西藏佛教史上的後弘期,逐漸產生四大教派:噶舉派(馬爾巴和密勒日巴)、寧瑪派(三素爾)、薩迦派(昆氏家族)及迦當派(阿底峽及種敦巴 ),日後在明朝期間,迦當派的精神,被大成就者宗喀巴發揚光大,兼納各派的優點改革後,在獲帕木王朝支持成立『格魯巴』派,後又獲得第司、蒙古、清朝的支持,成為政教合一的教派,直至今日。

後傳期

十世紀後半葉,佛教開始復興,不再以王權為中心,而以佛寺、宗派為中心。因祥秋月王 的迎請,印度超戒寺 阿底峽 於 1042 年至西藏,創立迦當派。十一世紀時,袞曲迦保創立薩迦派。十一世紀中葉,馬爾巴創立格舉派,弟子密勒日巴至今仍聞名於西藏。十四世紀後半葉,宗喀巴創立格魯巴派,又名甘丹派。這五大宗派中,寧瑪派俗稱紅教,迦當派俗稱新教,薩迦派俗稱新紅教,噶舉派俗稱白教,格魯巴派俗稱黃教。其中,格魯巴派是最大的宗派,融合顯教及密教,並嚴格遵守戒律,是西藏喇嘛教的核心宗派。宗喀巴無子嗣,其弟子根登珠巴被封為第一世達賴喇嘛,另一弟子喀魯布差被封為第一世班禪喇嘛。達賴住在布達拉宮,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:班禪住在札什倫布寺,被視為阿彌陀佛的化身。第五世達賴統一西藏,確立政教合一制度。第七世達賴受清朝保護,西藏入清朝版圖。現今第十四世達賴於中共治密教的經典及注疏下,在 1959 年逃至印度達蘭莎拉,並在世界各地鼓吹西藏和平運動,並派遣僧侶至歐美各地求學傳法。

 

藏傳佛教(藏密)的派別

寧瑪派(紅教)

蓮花生大士於唐天寶年間入藏後,降伏妖魔,營建寺院,並培植人材,以翻譯經典,歷時二十餘年。一年新年慶歲時,藏王赤松德贊不聽蓮花生大士勸告,騎馬快跑,撞及樹枝,病了三個月而逝。因為嗣君年幼,大士攝位輔相十餘年,國中政治清明,佛教勢力如日中天,康藏佛教至今不衰,為世崇仰,蓮花生大士的樹立基礎宏揚加持,功不可沒。後來嗣君年長,蓮花生大士又以藏土化緣已盡,於是返回印度。蓮花生大士大士所創之教,具有古老教義,稱為寧瑪巴派,學者穿絳紅色僧服,所以又叫紅教,是四大教派最古老的一支。

噶舉派(白教)

唐武宗時,藏王朗達瑪滅佛,佛教幾乎絕滅。數百年間,佛陀的教法遺失,真偽莫辨。宋仁宗寶元元年,印度阿底峽尊者入藏,中興佛教。當時馬爾巴大士翻譯經典,師事阿底峽尊者。馬爾巴大士之上師,最少有十人,曾四度赴印度留學,師事那洛巴祖師,學得大手印歸藏,而成為白教第四代祖師。這個傳承以各種方式流傳至今,其中之一是大家所熟知的遠傳派的傳承。由金剛持「報身佛」傳給了 羅佐寧青 (寶意菩薩), 寶意菩薩 再傳給印度的大成就者薩拉哈,薩拉哈傳給首席學者龍樹菩薩,龍樹菩薩再傳給大成就者沙瓦利巴,沙瓦利巴傳給大成就者梅紀巴,梅紀巴再傳到馬爾巴譯師。據說他曾在西印度一處叫 索瑪普利的地方,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。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,他獲得了成就,能夠面對面地從金剛持那裡接受教導、口傳和灌頂。

帝洛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,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,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,特別是大手印的教授。馬爾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密勒日巴,密勒日巴的弟子是岡波巴。他曾經一度是最知名的醫生。然後他與當時最負盛名的師父噶丹巴格西學法,並且成為一位精通佛法的比丘。他極嚴格地遵守戒律,因而也成為所修教法的典範。這個時候,他聽到了密勒日巴的事蹟,於是發願不管任何代價,都要找到密勒日巴,向他學法,由於願力和努力,他做到了。就從他的時代起噶舉傳承成為正式的傳授,並以達波噶舉,或岡波巴的傳承聞名。他的事業是如此的廣闊以致許許多多傳承的分支出現,所以噶舉派主要有四大派和八小派。

薩迦派(花教)

薩迦傳承是由五聖所創,但多密羅招卻是貢噶寧波的上師。多密羅招與瑪爾巴同年代,瑪爾巴初學時曾向他學文法與邏輯。多密羅招曾依止畢盧巴學習唯識。畢盧巴乃八十四成就者中的那位喝酒沒錢付,令太陽不落地七天的尊者。他不僅精通唯識,亦了義中觀及密續,是那洛巴時代的名師。

多密向畢盧巴學唯識之後,到菩提佳耶學密續,依止噶雅達。返藏後,傳法給貢噶寧波,尊者是一位白衣居士,是薩迦始祖。

薩迦屬於父子傳承,五聖皆是赫赫有名有上師兼學者。八思巴曾為中國皇帝之國師。五聖中,前三者為白衣,互為親眷,或為兄弟,或為父子,後二者乃具足僧。薩迦法王的繼承是堂兄弟二房之中,繼任為法王的這一脈必須出家,但其他兄弟則可結婚。待法王圓寂後,再由堂兄弟這一房的小孩出家繼承。

薩迦五祖固守傳統,接受殊勝瑜伽行者毘盧巴、那諾巴、多傑登巴,以及其他許多印度學者聖人的經及恆多羅續,嚴守一個殊勝的「康」的傳統,並且涵攝吸收普巴法及寧瑪派的儀軌,無間斷的傳承直至今日仍未消失。

格魯派(黃教)

「格魯巴」,黃教,是現今西藏最大的教派。黃教主張僧眾嚴持教規,崇尚苦行,禁止娶妻,故名格魯巴(「格魯」在藏語中是「善道」的意思)。格魯派大師宗喀巴針對當時西藏各地教規鬆弛、逐漸失去民心的情況,力主嚴格教規,重振佛教,並以黃色僧帽為其象徵,所以人們也把格魯派稱作「黃教」。 宗喀巴 1357 年生於青海湟中縣境,本名叫波桑扎巴,由於藏語中稱該地為「宗喀」,故稱他為宗喀巴。年輕時曾得到第四世大寶法王的居士戒,大寶法王授記宗喀巴為來到西藏的第二尊佛。自幼好學,於佛教史蹟中,特別讚嘆集結三藏的聖者,所以宗喀巴學習三乘時,先從小乘入手;密續部份則多得自於噶舉傳承;主於辯論、中觀、唯識、阿毘達摩論,則得自於薩迦的恩大哇。
 
本站圖文內容為- 準提精舍 -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背景音樂:原動力唱片公司 版權所有 傑立資訊 設計、維護